健康養身★警惕!不要每次都只是忍一忍!心臟發出的8大求救信號千萬別忽視(很重要!不要忽略了)

生活起居的節奏加速,讓年輕人對許多細節之處無暇顧及,其中甚至包括自己的健康。如今廣義的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一大殺手,但由於年輕人對疾病早​​期發出的預警信號不是很重視,常常會認為“忍一忍就過去了”,卻讓這種錯誤想法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對此,我們特別整理資訊,解析心臟疾病向我們發出的幾大健康信號。

警惕!不要每次都只是忍一忍!心臟發出的8大求救信號千萬別忽視(很重要!不要忽略了)

image credits:flickr.com

對於心臟來說,最明顯的疾病徵兆就是胸部不適了。當然並不是所有胸部不適都由心臟病引起,但如果每次胸部不適的位置固定,性質明確,這就要高度懷疑心臟病的可能。這種不適通常表現為一種壓榨感覺,而並非就是劇烈胸痛抑或胸口的燒灼感。又或者是當你在飽餐、寒冷、吸煙、看情節緊張的電影或電視時發生,會發生心悸。比較典型的情景是寒冷早上,飽餐後,抱著小孩,怕上班遲到,急匆匆趕公共汽車而感覺到胸悶心悸。

除了這些與心臟相關的信號外,還有一些徵兆是常被人們忽視的。

1、咳嗽:

持續的咳嗽可能是心力衰竭的症狀,心衰患者往往痰內帶血絲,甚至出現粉紅色泡沫痰。

2、噁心或食慾不振:

右心衰竭所致的腹部各臟器淤血腫脹時,會感到自己的胃部不適或噁心欲嘔,並且食慾也會明顯下降。

3、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

心臟病發作時,疼痛往往開始於胸口,然後蔓延到肩膀、手臂、肘部、背部、頸部、下巴或腹部。但有時沒有胸痛卻是身體其他部位反復發作的位置固定、性質一樣的疼痛,也該引起高度重視。

4、快速或不規則的脈搏:

偶爾心跳過快不必擔心。但是如果快速或不規則的脈搏,特別是伴有明顯乏力、頭暈、呼吸急促等,可能是心臟病發作的前兆。如果不進行及時診治,嚴重者可導致中風、心衰甚至猝死。

5、氣短:

呼吸急促也可能暗示心臟病發作。感冒後僅僅從事輕微勞動便感到心悸、疲乏,或走路稍快就覺得氣急。特別是晚間睡覺枕頭低時感到呼吸困難,需要墊高了枕頭才能入睡,也不可忽視。

6、極其乏力:

在心臟病發作前及發作期間,乏力是心臟病發作常見症狀之一。有些四肢發達的壯漢,剛出卡拉OK廳想回家,明明知道自己車子就停在馬路對面,卻突然覺得走到馬路對面非常艱難,有的甚至感覺到連拿一杯茶或一張紙的力氣都沒有。

7、出汗:

尤其是突然出一身冷汗,即使是坐在椅子上一動也不動還不停地出汗,這可能也是心臟病發作的常見症狀。

8、常在噩夢中驚醒:

熟睡或做噩夢過程中突然驚醒,感到心悸、胸悶、呼吸不暢,需要起來坐一會兒才好轉。

 

歡迎分享~~~~
 
其他閱讀:
 

不要再錯過!

枸杞最補腎長壽3吃法枸杞怎麼吃才能更保健? 卻沒多少人知道!

(好東西!歡迎分享!)

看看專家建議 >>>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6307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疫情嚴峻,確診病患持續增加,政府一直強調醫療量能足夠,實際狀況到底如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表示,這幾天接到無數的員工申訴,醫療崩壞在即,基層真的已經不知如何是好。不想引起社會恐慌,只是希望社會可以聽見醫護求救的呼喊。一、急診爆、病房滿,病人源源不絕……北市聯醫的現況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許多罹患新冠患者可能在癒後飽受頭痛、嗅覺喪失、胸痛等後遺症的折磨,甚至還可能面臨中風、失語症、器官受損等嚴重風險。根據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與喬治亞理工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曾經接受氧氣治療、曾經有發高燒症狀的新冠肺炎患者,他們有大腦額葉灰質體積減少,影響到額顳的神經網路的交...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疫情嚴峻,許多醫院自身難保,醫護人員染疫,這讓不少慢性病患者不敢就醫,為此,疾管署從即日起開放藥師查詢病人近期用藥紀錄,在確定剩下藥物數量不到10天,就可以調劑給藥。 藥師公會發言人黃彥儒表示,最近一兩週,至藥局領取慢性處方簽藥物的民眾明顯變多,皆因不敢至醫院回診,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各位親愛的朋友,值此新冠疫情嚴峻時刻,身為基層診所醫師除了堅守崗位,持續為民眾提供必要之醫療服務。也請大家能確實遵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規定,保護自己也幫助他人。以下是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針對此刻防疫生活應注意事項的呼籲。1 遵循規定隨時戴上口罩,盡量避免長時間待在室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